第三章 2015,范村(2 / 4)

金花与铜锤 范静江 4927 字 9个月前

里的乡村田园生活,不外乎是一月朔风起,雪雨菲菲,二月下大雪,亲朋围炉,三月初春暖,桃李花开,四月下新秧,山花烂漫,五月田园青,鱼蛙响水,六月夏蝉鸣,瓜果飘香,七月山洪涨,雨过天晴,八月稻禾黄,农忙双抢,九月金桂开,游子思乡,十月夜微凉,秋雨绵长,十一月晚稻黄,柑橘满仓,十二月寒露霜,冷雨封山。

过去,这样的生活一年四季往返重复。如今,上述的情景已经不复再现了。如今从高处往下看,范村四周都被山岭、田园环绕着,过去灰墙黛瓦、茅房草舍点缀其间的景象已不复存在,现在已变成红顶白墙洋楼平房规则排布。

唯一未变的,是这里的山川溪流。每年的清明时节,这里常是一片山花烂漫。为了便于好记或区别,朴实的村民给这些山起了种种通俗却又形象的名字,比如象龙形的就叫后龙山,象田螺的就叫螺蛳山,种满烟竹的就叫烟竹山。这些山都是土岭山坡,常年种植有松木、杉树、竹子、栗树等林木。山上树林青翠茂密,鸟雀欢鸣,林深幽静,据说在解放前甚至还能看到老虎、野猪等大型野兽出入。

除了巍峨的山岭之外,还可以看到村庄对面还有突兀的石山。石山长满有竹子山林,每到清明前后,山上竹笋便发芽疯长,这时村民在上山扫墓或放牛之际,还可采摘新鲜竹笋。山上竹笋多且肥嫩脆甜,常常引得外村人也纷纷来到这儿采摘。此外,村庄背后还有箐沟,这些箐既有丛林树木,也有山沟。春夏之际,雨水多,山村宛若仙境。也常有山洪暴发,从高高的山沟山冲涮下来,宛如瀑布飞泉,十分壮观,山洪穿过村里长长的沟渠,最后流向石山间的地下河。

据年长的村民说,凡是来过范村的外村人都说这里山清水秀,风水好。村里虽无大江大河,但山涧溪流纵横密布,有一冽山泉水从村里禁山后龙山南边爆出,清澈可口,冬暖夏凉,常年不断流,即使大晴旱天也是如此,自古以来村人吃穿用水全靠它,利用过的泉水引流到下垌用来灌溉稻田。除了这湾山泉之外,村庄其他地点也有井泉,如下垌有豹井,在春夏季节也爆水。此外,范家箐有一山涧,溪水灌溉上垌田,牛凹箐的山涧水灌溉下毛岭田。瑶家箐的山涧水灌溉上毛岭田,范家箐的山泉水灌溉毛屋岭屋面前的田,里头田边的山泉水灌溉里头田边。安子边的水和塘水灌溉安子边和庙山边的田,庙山边爆出的水也不断流,灌溉庙边的田。大队部公社后面石山也爆水,羊公井岩洞有出水。过去时期,乡公所政府拨款数万元修水利,买了两台抽水机和水管把羊倌井岩洞里面的水抽出来,流出上垌池塘里,灌溉上垌和下垌田,天旱也能确保有水,如今,这些都不见了。

在这溪山回环之中,范村人家分四处,分别是四家火楼、门楼边、竹池岭、油炸里。在过去,村里还有三个牌坊式的门楼,南面一个、北面两个。村里小组习惯按门楼来划分,分为门楼边的人,燕子门上的人。那时的门楼上面有枪眼,可以防土匪,也可以住人。门楼边的人据说是远祖范义之的后人,由平板村搬迁到范家居住的。另外,在上村建有一座大祠堂,村人都叫它“文正公祠”,每逢清明祭祖、宴请集会、红白喜事、村民议事,村民们都在里面操办。

除了部分散居的村舍之外,范村最核心的部分是范慕正的家族——四家火楼的大宅院。四家火楼过去住着村庄祖先及后裔,因为后人保护不善,渐渐成了危房,在复垦还林时,被拆除并夷为一片平地。

据说,原四家火楼是慕正的先祖学标公修建的,分东南西北四座大宅,共五十多间,依山面水而建,开辟有山泉、水井、果园、池塘、祖山,修建了祠堂,这些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灰灰黛黛的建筑构成成了村落的整体风貌。

关于学标公的故事,因年代久远而不可考。上了年纪的村民只是记得零星半点的传说。相传,学标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