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日军升起炮兵观测气球,在500米高空指示炮兵射击。
又出动数十辆战车直接掩护平射炮抵近直瞄,连续轰击摧毁了国军的大部分机枪掩体。
最要命的是,日军一面正面进攻,一面以精兵不断对国军的侧后进行迂回包抄,袭击国军侧背。
我军外围防御一线阵地各处工事多半被日军强大的重炮和航空兵以重火力摧毁,多处防线被不断迂回包抄的日军连接突破。
原本宋鸿飞和桂率真向卫戍司令部建议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出击计划:趁敌立足未稳,调集教导总队、第66军、71军、78军、83军、第2军团等部,联合向突入东部汤山附近的日军进行三面合击。先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其迂回部队,再包围歼灭其主力。
但卫戍长官部担心:“防守尚且吃紧,还谈何进攻?如出击不成,反会削弱防守兵力”,迟迟不能下决心。
就在唐司令长官迟疑不决的时候,日军抓住时机,源源不断地将后续部队从已经打开的突破口投入,往纵深和两翼扩大,汤山阵地-栖霞山阵地全线遭到猛烈攻击,三面合击的计划只能付诸东流。
“错失良机,坐等被动挨打啊!”宋鸿飞满心悲愤,却也只能扼腕长叹!
激战数日,我军逐渐不支,日军先后攻占了汤山镇、淳化镇等外围重要据点。
就在此时,外围日军的右翼13师团沼田支队已经击溃当面国军占领靖江,11师团天谷支队也已攻入镇江。
左翼第5师团国崎支队一路长驱直入挺进至当涂,18师团正向着芜湖疯狂攻击,形势岌岌可危,对我军极为不利。
鉴于外围严峻的形势,唐司令长官决定集中兵力,固守金陵。
唐司令命令镇江的87师、103、112师,以及83军等部队迅速撤至金陵,又命令外围守军全线退守,沿复廓一线阵地组织防御。
复廓防线西自长江边的板桥镇,经牛首山,向东延伸至河定桥、紫金山、杨坊山、直达下游江边的乌龙山。
此次防御调整,旨在加强金陵复郭防线的防守力量,但也暴露金陵卫戍司令部过于呆板僵化、一味消极防御缺、乏灵活应变的战略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