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插翅难逃(2 / 3)

门-中山门;

第9师团,孝陵卫以南-光华门方向;

第114师团,袜陵关、方山、雨花台、中华门方向;

第6师团,牛首山、板桥、雨花台、中华门、江东门、三汉河方向。

正面攻击的另有:沿长江南岸的第13师团的山田支队,第3师团的“先遣队”,第101师团大岛部队。

在金陵外围实施迂回的有:江北第11师团的天谷支队、 第13师团主力,以及西南当涂、芜湖一带的第5师团国崎支队和第18师团。”

唐司令说道:“吾等军人,保家卫国,保卫首都,是为我等之责任,想来也不必我再多说什么了。现做如下部署调整:

一、原先部署的第88师、74军、教导总队等各部继续加强防御准备。

二、第36师速派1团进占麒麟门附近阵地,掩护第66军侧背,阻止胡塘、大胡山第16师团一部继续渗入。

三、拟定将镇江的第71军、第83军向金陵转移,以增强金陵的防守力量。

四、第71军转移后,镇江要塞由第103师代师长戴之奇指挥。

五、栖霞山第2军团第41师前出进至龙潭、乌鸦山地区,以掩护第71军及第83军转进,并保持与镇江的联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唐司令目光如铁,说道:“我已决心破釜沉舟,与日军决一死战,誓死保卫首都,与金陵共存亡。”

底下各部队的军师一级主官们大都面无表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金陵卫戍部队国军主官们心理的真实写照。

唐司令知道,在座的这些军官,多半是中央军嫡系,想镇住这帮人,对于自己这个湘军军阀出身、又久疏战阵的来说实在难上加难。事到如今,仗打好打坏,他也已无能为力了。

日军出动大批飞机实施轰炸,以坦克部队开路,在炮兵和航空兵强大火力的支援下,开始全线疯狂进攻。

国军拼死抵抗,双方围绕金陵外围爆发激战。

第6师团率先发难,以40多辆战车为先导,对淳化镇、方山、将军山、牛首山及附近国军74军阵地发起进攻。

第74军在淞沪连战两个多月,损失惨重,还没来得及补充休整,现在又连续作战,已疲惫至极。

防守淳化镇、牛首山的74军51师、第58师奋起反击,激战一天一夜,击退日军10多次进攻。

第74军51师301团团长纪鸿儒身负重伤,连长伤亡9名,排以下伤亡1400余人,该团完全丧失了战斗力。第58师305团团长张灵甫也负重伤,该团伤亡连长5人,排长以下600多人。

随后58师阵地被日军突破,只得向麻田桥、水西门撤退。

与此同时,东线的日军第16师团、第9师团一部也同时策应,对汤山发起攻击。

驻守汤山一线的部队是国军66军,以及83军、36师、2军团41师的一部,装甲兵团的战车连也曾开到汤山,协同66军作战。

汤山一带防御工事星罗棋布,互为犄角,战壕纵横交错。早9月份整训的时候,宋鸿飞在这一带确实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但日军在探子和汉奸的配合下,早就把我军的防御部署侦察清楚,战斗打响后日军以精兵从别处迂回包抄,许多工事并未发挥作用。

日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增援,大量坦克、飞机、重炮均加入战斗。

句容-汤山镇一线阵地被日骑突入,我军于入暮后退至第二线,固守汤山及圩镇。

第二日,日军以主力及飞机、炮兵、装甲部队进攻汤山我第二道防线,双方陷入反复争夺,连日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