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2 / 7)

霓云浣 刺儿头已变老 9940 字 2021-05-06

雨腥风,诸王兵戎相见,在那样的生存环境下生存,实属不易。”

诸葛玉玑道:“不光是她们不易,全天下人都不易,你看这里,风景美不胜收,村民怡然自得,事实上李特李雄之辈与朝廷也数次交锋,半数村民已逃离故土,颠沛他乡,我们也是在夹缝中求得喘息生存罢了。”

萧无痕说道:“是啊!这一十六年的时间,在下游弋了几乎整个天下,所到之处,都是官吏横征暴敛,百姓流离失所,诸王之战的那几年时间,中原大地,白骨累累,沃土荒芜。起初我离开洛阳城,是为了摆脱洛阳城即将爆发的危机,想着天下之大,总该有一片净土是我最后的归宿,可是一十六年过去了,天下早已不是先帝时期那个欣欣向荣,国富安康的天下。”

诸葛玉玑若有所思道:“只怕天下面临的远不止这些,北地的胡人枕戈待旦,早已对中原之地有狼子野心,若不是东海王将半数晋军聚集洛阳,只怕是胡人的铁蹄早已踏破洛阳的城门。不过这也是实属无奈之举,一旦东海王脱离了权力中枢,二十万晋军群龙无首,那就是胡人肆意杀戮的羔羊,现在的一切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萧无痕敬佩道:“早闻先生是洛阳第一神人,看来果然如此,先生足不出户,就已知天下之事。”

诸葛玉玑谦虚地说道:“其实知天下之事,不过是基于现有状况的基础上做出的合理推断罢了,没有那么高深莫测。老夫想,朝中一些有识之士也应该预料到这样的结局了。”

萧无痕问道:“天下即将大乱,巴蜀虽有李雄暂时安抚,可毕竟国小民弱,依然无法抵挡更大的祸乱,先生今后有什么打算?”

诸葛玉玑道:“老夫年迈,哪里也不去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老夫已有离开洛阳的经历,越是这样,就越发对故土有着一种难离的感情。”

萧无痕却叹息道:“只怕在下却无先生的胸襟,依然要继续游弋天下,在大乱来临之际,最后一次好好欣赏我大晋的大好河山。”

话到如此,二人相顾无言。诸葛玉玑叹了口气,将萧无痕安顿下来。

并州城,匈奴汉国都城。

刚刚登基称帝的刘渊正在与太子刘和商议国事,身边太监禀报:“皇上,太子殿下,石勒将军已经回来了。”

刘渊大喜:“快请石勒将军。”

石勒阔步前行,匆匆走到刘渊面前,跪拜道:“末将石勒见过皇帝陛下,太子殿下。”

刘渊道:“平身吧!石勒将军,可有最新的情报?”

石勒看了一眼刘渊,却发现刘渊脸色蜡黄,问道:“皇上,末将看您气色不佳,是不是龙体不适?”

刘渊说道:“不碍事的,石将军,你尽管禀报。”

石勒回答道:“末将是领四殿下之命,返回并州,我等前些日子因行刺晋室东海王长子未遂,东海王已下令开始对洛阳城所有胡人展开搜查,四殿下请求皇上调遣军队在边境给晋室施加压力,营造我们即将进攻晋室的氛围。”

刘和闻言冷笑,在刘渊身边却说道:“父皇,儿臣早就说过,如此大任,四弟完全不能胜任。如今四弟闯下如此大祸,儿臣请父皇立即颁布圣旨,宣四弟赶紧回宫。”

刘渊反问刘和:“那依你的意思,洛阳这块该由谁来负责?”

刘和说道:“应由族弟刘矅负责。”

刘渊不同意:“你族弟刘矅已经负责监视长安,再让他来插手洛阳事务,你觉得刘矅有这个精力?”

石勒慌忙解释道:“回皇上,此事是末将提议,跟四殿下无关,末将只是认为晋室已将半数晋军调集洛阳城,对我们进攻洛阳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障碍,四殿下也是急于给皇上的登基送上一份大礼,所以末将才建议四殿下刺杀东海王的长子,以此从内部扰乱晋室,给我们进攻洛阳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