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脉的例子吗?
而反观现今的大明,盐业之前可是牢牢被朝廷把控在手里的,若是被一人一家所掌控的话,后果可想而知,到时若是轻举妄动的话,整个大明的百姓都将无盐可吃,到时不造成混乱才怪呢。
其他人显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正想反驳的时候,朱由校摆了摆手,制止了他们,才说道。
“范爱卿,继续说。”
范景文没有再理会其他人异样的目光,而是对着朱由校行了一礼之后,说道。
“臣以为,朝廷不仅要将盐场拿来买拍,用以招商,地区售卖之权也应由拍卖来获得,来招到不同的商人。如此,则可免于一家独大之险。”
“不仅如此,”范景文扫了在座的几位大臣一眼,继续说道,“朝廷还应规定食盐售卖范围,何处所产之盐,应当在那些区域售卖,不可越界。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有些省道路通畅,可节约成本,自然是盐商售卖时首选之地,可有些偏远山区,道路崎岖不平,则鲜有盐商愿意往之。”
“若朝廷规定了盐商之售卖区域,则可解决这一难题。”
听完后,朱由校在心里细细琢磨,觉得有理,虽然市场自有其规律,但是也不能任由其肆意发展,否则终将发展成一个畸形的食人猛兽,朝廷还应该加大力度在其中调控的。
“爱卿言之有理,如此,拍卖两次,朝廷可以多得一份税银的同时,也解决了百姓们吃盐之不均。甚好。”朱由校点了点头,又继续问道。
“爱卿之前不是说有两点需要改进吗?那另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其他几位大臣听完两人的对话后,也想明白了这一点,不禁高看了范景文这个后生晚辈一眼,想不到眼光竟然如此长远。
此时,他们更加佩服陛下的眼光了,要知道,范景文也是朱由校特意提拔到户部侍郎这个位置上的,之前只是一个小官而已。
听了朱由校问出关于第二点改进地方的时候,这些大臣们也跟着好奇起来,想看看这位后生晚辈还有什么奇思妙想。
范景文此时已经彻底放开了,开始侃侃而谈。
“第二点,臣以为朝廷应当废除灶户之终身制度,不可再一代为灶户,则代代为灶户。”
对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终身制度,朱由校早就看不惯了,不仅军户是终身的,匠户是终身的,就连灶户也是终身的,使得这些人们世世代代都看不到希望,这是何其残忍。
现在听到范景文提起这个,朱由校也跟着不由激动起来,想不到有人和自己想法一样,于是问道。
“怎么个解除法?”
“应当允许灶户脱离灶户这一身份,是否愿意继续产盐,全凭其自主抉择,而且,拍卖盐场之时,朝廷还应当要求盐商必须要和灶户签署一份协议,协议规定灶户若是受到压榨和迫害,允许其脱离盐场,或者依仗协议状告盐商。”
“如此才算彻底解决灶户们的后顾之忧,盐商压榨灶户之事虽可能不会发生,但朝廷也应当做好防范措施。”
看到朱由校和几位大臣们都露出沉思的表情,范景文停顿了一会,等到众人都想清楚了之后,才又继续说道。
“还有,朝廷应允许甚至鼓励盐商招募流民成为新的产盐灶户。现今旱灾频发,流民越来越多,此举或可解决一部分流民之生存问题,替朝廷承担一部分责任。”
“自然,所招之流民也必须签订协议才可,否则朝廷则可按其不遵守法纪之责,收回盐场,重新卖给其他商人。”
“此举大善。”刘一璟抚掌赞道,做为内阁首辅,近年来各地灾害和土地兼并,所造成的的流民问题他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也万分担忧。
流民问题,一旦解决不好,则极有可能发生叛乱起义。
现在听到了范景文的提议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