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雍正改革,强化中央集权(3 / 5)

清查亏空是雍正打击贪污腐败、整顿财政秩序的关键手段。雍正责令各地官员必须限期清查并弥补地方财政亏空,对于亏空严重且无法按时弥补的官员,采取了极为严厉的惩处措施,包括抄家、革职、流放甚至处死等。在江西,有一位知府在任期间大肆贪污公款,导致地方财政亏空高达数十万两白银。当清查亏空的命令下达后,他妄图通过伪造账目、贿赂上级官员等手段蒙混过关。但雍正皇帝对此早有察觉,不为所动,派遣钦差大臣严查此案。钦差大臣深入江西,经过细致入微的调查取证,终于揭开了这位知府的贪污黑幕。最终,该知府被抄家革职,其家产被全部用于填补地方财政亏空,其同党也受到了相应的惩处。这一行动不仅成功追回了大量被贪污的公款,充实了国家财政,而且在官场中引起了强烈震动,对其他官员起到了极为有效的震慑作用,使得官员们不敢轻易再贪污挪用公款,官场风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净化。

在吏治整饬方面,雍正皇帝全面加强了对官员的考核与监督。他进一步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除了常规的政绩考核外,还极为注重对官员品德、操守的深入考察。例如,在考核官员时,不仅关注其在政务处理、税收征收、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成绩,还会调查其是否廉洁奉公、是否存在欺压百姓、是否与地方豪强勾结等行为。同时,雍正积极鼓励官员之间相互监督举报,对于举报属实者给予丰厚的奖励,包括晋升官职、赏赐财物等,而对于被举报的违法违纪官员则严惩不贷,绝不姑息迁就。

此外,雍正还不拘一格选拔任用有才能、清正廉洁的官员。田文镜在河南任职期间,大力推行雍正的各项改革政策,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与实干精神。他初到河南时,面对的是当地官员怠政成风,士绅横行霸道,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严峻局面。他果断采取行动,首先对当地官员队伍进行了大整顿,撤换了一批贪污腐败、无能之辈,选拔了一些有实干精神、清正廉洁的官员。在兴修水利方面,他不辞辛劳,亲自深入河南各地勘察地形,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精心组织人力物力,修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在黄河沿岸地区,他主持修建了坚固的堤坝,有效防止了黄河水患的侵袭;在干旱缺水的内陆地区,他修建了灌溉渠道,将水源引入农田,改善了河南的灌溉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幅增长。在他的精心治理下,河南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显着发展,从一个贫困落后的省份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田文镜也因此得到了雍正的赏识与重用,成为了雍正时期的名臣典范,为其他官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在文化教育领域,雍正高度重视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他深刻认识到科举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公正性与严肃性对于国家的人才培养与政治稳定至关重要。因此,他大力加强了对科举考试的管理,严厉打击考场舞弊行为。在一次顺天府乡试中,雍正得知有考官收受贿赂、泄露试题后,极为震怒,立即下令彻查。他派遣了朝中最为公正廉洁、精明能干的大臣组成专案组,深入调查此案。专案组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取证,终于查明了真相,涉案考官被依法处以极刑,相关考生被剥夺考试资格,终身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这一举措有力地维护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使得科举考试能够真正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雍正还积极鼓励兴办书院,培养人才。他亲自为一些书院题写匾额、赐书,如对岳麓书院的大力支持。岳麓书院在得到雍正的眷顾后,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学者前来讲学,也有大量的学子慕名而来求学问道。书院内学术氛围浓厚,师生们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在经史子集、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清朝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