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都是直奔怀柔。
眼见突破了明国长城,明国腹地就在眼前,阿济格喜不自胜,比起去年和前年的十几万大军,这一次他只带了一千的八旗勇士,调动蒙古各旗,加起来也不过三万人马,但却成功的突破了长城,这份功绩和良好的开局,比去年和前年强多了。
火把熊熊,各部蒙古兵呼唤雀跃,从几个缺口而入,顺着山道,向山下奔涌。
“主子!”
前方忽然有探骑回报,急匆匆地来到了阿济格的面前:“山下有增援明军出现,大约有两千人。”
原本,以阿济格的脾气,他是要冲锋在前,担任前队的,但想起临行前弟弟多尔衮的叮嘱:此战不止是骚扰明国,也是要消磨蒙古人的力量,你和一千八旗勇士,万万不可冒进,以坐镇后方,督促蒙古人向前,指挥全局为主。因此,阿济格才按下脾气,没有跟随第一批蒙古骑兵入塞,而是一直守在后方,发号施令,督促蒙古各部快速入关和向前。
现在听到有增援明军赶到,他哈哈大笑,已经突破了长城,面对面的野战,明军来的越多越好,他才不怕呢。
“游兵散勇,哈哈,告诉哩克图和罗额尔德尼,给本王突击,一个不留!”
阿济格叫。
探骑却露出为难之色,抱拳道:“主子,我军还未下山,明军就到了,他们堵住了山道口,又占据两边高处,山道狭窄,我军施展不开……”
阿济格明白了,脸色一沉,随即策马:“带本王去看!”
……
渤海所一带群山环绕,各处长城地势都十分险峻,虽然蒙古人破了长城,入了塞,但接下来仍有很大一段狭窄的下山道路,长度约有三四里,阿济格和几个蒙古郡王,清楚知道快速通过山道的重要性,因此,攻上城头的第一件事,就是追击逃走的明军,同时顺道下山,扩大战果。
但不想,却是晚了一步。
暗夜之中,火把闪耀,一大队的明军援兵先于他们之前赶到山下,并且就地用大盾和长枪组成兵阵,死死卡住了蒙古人下山的道口。同时的,有三股明军攀爬而上,占据了山道两边的三处制高点,摆放石块,做出了严守的架势。
有道口的兵阵和两侧制高点的占据,蒙古人想要顺利下山,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最初,蒙古人是没有在意的,明军虽然占据了道口,但人数并不多,他们和明军缠斗多年,深知明人不耐持久,只要一个猛冲,就有可能将明人冲散,再者,他们登城成功,士气正盛呢,面对急行军赶来的明国援兵,怎么会担心?于是,带队的蒙古小佐领立刻下令攻击。
山道难行,不能骑马,蒙古人也组成步兵阵,先向明军抛射了三轮的箭雨,然后呼哬着,举着弯刀和圆盾,向明军冲杀过来。
就过往的长城边军来说,面对蒙古人的飞蝗箭雨和冲锋,大概率是支持不了多久的。
“砰砰砰砰~~”
但很快的,蒙古人就意识到了情况的不对,于道口列阵的明军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极其镇定,甲胄精良,火力更是凶猛,燧发枪连续不停,将冲上去的蒙古兵打的血肉横飞。
而他们射出的弓箭,对明军造成的伤亡,却是有限。
“是明国精武营!”
带队的小佐领立刻知道了对手的不寻常。
与此同时,在另一条从山上通下来的小道上,也有一股明军出现,同样堵住了道口,同样占据制高点。
两条山道,一个称东口,一个称西口。
东口和西口都被堵,除非三万蒙古人,原路返回,再寻其他道路下山,否则就非是击溃明军不可。
此时,浩齐特右旗旗主罗额尔德尼已经赶到了前方,对麾下蒙古士兵在山道山挤成一团,他怒不可遏,连续用马鞭抽打,最后来到前方,见明军列阵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