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再设置一名统筹全局的统帅,而且他推荐太子。
“臣赞同,太子虽然年幼,但战阵征伐,运筹帷幄,已然有大将之风,治军更是严谨,非太子不足以统领京畿和蓟州诸军。”周延儒道。
“臣反对!”
蒋德璟却反对,蒋德璟认为太子是国本,未来是要继承大统的,带兵打仗不应该变成太子的常态。留在京师,学习治国安邦之策,才是太子最重要的任务。
再者,太子刚刚归来,兵马疲惫,岂可再次出征?蒋德璟是吴甡的好友,但现在却也不给吴甡面子,直接提出异议。
吴甡肃然:“国难当头,岂容歇息?”
崇祯帝脸色发白。
到现在,他心里已经没有了侥幸,面子暂时也顾不得了。蓟州抚军,还是得春哥儿啊。
“太子呢?”崇祯帝转对王承恩。
“还在外面候着呢。”王承恩回禀。
“传他进来。”
“是。”
当王承恩传旨觐见时,朱慈烺悬在半空的心,终于是放下了,他知道,父皇终于是同意他抚军蓟州了。整理一下衣冠,大步迈入乾清宫。
暖阁内,四臣默默无语,只有崇祯帝焦躁地走来走去。
见太子进入,周延儒四人拱手行礼。
朱慈烺一一回礼,和吴甡目光对视时,吴甡向他不动声色的眨了一下眼睛,意思是,一切顺利,殿下可以从容发挥。
“太子,如果朕令你抚军蓟州,你要如何抵御建虏的入塞?”崇祯帝脸色冷冷,虽然在心里他已经默许,但他还是要知道太子的应对方法,如果太子的应对不能令他满意,他还是会改变主意的。
“回父皇,坚壁清野,深挖壕沟,严厉军法,择机歼敌。”朱慈烺从容回答,胸有成竹。
说完,又从袖中取出一份早就写好的奏疏,呈给崇祯帝:“具体的一些谋划,儿臣都写在奏疏里了。”
崇祯帝展开看。
暖阁静寂,只有蜡烛燃烧时的噼啪声。
崇祯帝是一个吹毛求疵、非常严苛的君王,对臣子的过错,从来都不放过,从袁崇焕,杨嗣昌,卢象升,洪承畴到孙传庭,他看过无数关于各项战事的计划书,即便是名臣,他也经常能挑出其中的一些小毛病。和他们相比,太子的计划书并不详细,但却非常具体,基本将建虏入塞的几个方位都谋划到了。崇祯帝绞尽脑汁,一时半会却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这份计划书,是朱慈烺,吴甡加上参谋司的三大参谋,殚精竭虑,苦思了一个多月才制定出来的,是众人智慧的结晶,岂能轻易被崇祯帝挑出毛病?
崇祯帝看完奏疏默默收起来,心中有惊喜也有恼火,惊喜的是,太子长大了,军事政事都有相当的见识,这份计划书写的尤其好;恼火的是,明明袖子里就有奏疏,刚才为什么不拿出来?
崇祯帝看向朱慈烺:“这奏疏,你是什么时候写的?”
“班师回京的路上。”
崇祯帝脸色透霜:“刚才为什么不拿出来?”
朱慈烺心说你刚才根本不让我说话,我哪有机会啊?
崇祯帝将奏疏交给王承恩吗,道:“封了,除朕之外,不许任何人查阅。”
“是。”王承恩双手接过。
“朱慈烺听旨!”崇祯帝忽然道。
朱慈烺急忙跪倒:“儿臣接旨。”
“朕令你抚军蓟州,总揽蓟州和京畿附近一切军务,内阁和兵部全力配合你,望你不负重托,挫败建虏今冬入塞的图谋!”崇祯帝威严道。到这时,他已经没有任何犹豫了,比起那些令人不放心的督臣巡抚,眼前的太子好像才是他安心的所在。
“儿臣遵旨~~”
朱慈烺声音里忍不住透出了激动。不枉他的机心,父皇总算是同意他的任命,他总算是可以名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