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国王”还是其他小喽喽,徐清对他们的待遇都是一样——罚做苦役。徐清不是没想过上缴朝廷来赚取军功的,可是他也怕李渊给予渤海国太大的关注,影响了徐琪在那里的发展。毕竟一个混乱的邻国,总是符合本国利益的。
这边海贼的事情告一段落。
有了两次海贼的袭击之后,徐清干脆令楚江齐泰驻扎在黄骅,楚江操练水军,齐泰负责海防。
过了几天,辽东一个靺鞨人来了,是上次给徐清送信人同一个人。徐清想了想,把所谓的国王,枭了首,硝制好了,封装送去辽东。
徐清回到家里时,想起荀小二,疑问重新涌上心头,他怎么到沧州来的?还没人牙子卖掉了,洛南,卢县,出了什么事?
荀雪儿早已经问清楚。
原来去年,洛南周边遭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蝗灾。
这次蝗灾不重,波及范围也小,洛南几乎没什么损失,所以洛南来的人,也就没有提及。
但卢县就不同了,蝗灾比较严重,稻子麦子还在藏包的时候,漫天遍野的蝗虫如割草机一般,把田里的粮食吃个光。
粮食白种了,一年就没了盼头,甚至一一辈子就没了盼头。可以打个比喻,从九月份开始,找个种子放土里,然后一直给他浇水,伺弄那颗种子,直到他找出来粮食才允许吃饭。有人问,那不得饿死?别说几个月,几天也受不了啊。没错,古人生存之艰,比此更甚。
还好,这一次蝗灾不算过分。蝗灾过后,农夫们拯救田亩,还收回来一二成粮食,再打打零工,加上地主们、富农们接济,官府接济,倒也能撑过去年。
荀家庄离洛南近,蝗灾更浅,又为什么会逼迫得荀小二流落至此呢?
因为荀小二他娘,二嫁了。
俗话说“荒年娶媳妇,丰年生娃娃”,古代一到荒年,就是众多农家单身汉的极好契机。荒年之前一直攒下的老婆本,本来不够,一到荒年,就会绰绰有余。本来要十石新米的聘礼,如今只要两石……荀小二他娘,便在几个舅舅的拾掇下,嫁了出去。
说来也是让人叹息,荀小二几个舅舅在徐清家里吃了闭门羹,回家之后,一字不提荀雪儿嫁了个好人家,只说“那贱人做了小妾,你家那短命鬼去他家打短工”。荀小二他娘也信了,不知道荀伯父其实走了大运。
蝗灾之后三四个月,青黄不接的时候,荀小二他娘就二嫁了。二嫁的那男人,却不喜欢荀小二,总归不是他的血肉,自然怎么看怎么不爽。这次,荀小二就不止放放牛难么简单了,要上山砍柴,下田扶垄,脏活儿累活儿尝了个遍。这也不算什么的,其他人家小孩子照样如此,可荀小二过惯了悠闲生活,吃不下这累苦。
一天,一根冰糖葫芦伸到了他面前,然后就被拐卖了。辗转南北,就到了沧州,又被王珂买下,继而到了徐清这里,真是无巧不成书。
徐清听完荀小二流落记,不由得一怔,然后一阵长吁短叹。不过,好在红山乡没出事情,徐庄也没出事情,这让徐清一颗吊着的心放了下来。
日子照过,荀小二回白露书屋,楚江在操练水军,徐清在筹备婚礼,期间徐清又为二十八所州学找了做饭的人,都算得上大事了。
唐,武德七年,蔚州总管、上柱国、北平郡王高开道起兵造反,结果被自己部下杀死。说起高开道,也和沧州有关。高开道本人,乃是沧州盐山人, 高开道其家世代靠煮盐为生。少年时矫捷勇悍,跑起来追得上奔马。起兵之初,就靠着一百多人兼并军马,渐渐做大。后来投降唐,被封北平郡王。
刘昫等写的《旧唐书》上将他和刘黑闼相提并论:“黑闼、开道,勇而无谋,顾其行师,祗是狂贼,皆为麾下所杀,驭众之道谬哉。”
再过些时日,徐清孩子百日,拿出圣旨宣读一下,将皇帝的“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