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龙有逆鳞?触之怒(2 / 3)

同心珏 零落半 3237 字 2021-07-22

笃定那官人便是赵普,而姑娘则是被赵普救走后囚禁于金泰客店的皇甫罗。

“皇兄,那妇人方才提及赵普留下的一包补药,有舒筋化功之效,想来与江湖中下三滥的化功散异曲同工。臣弟以为,赵普给皇甫罗下了化功散,致其武功尽失、任人摆布。这也可解释,为何其身份曝光关押下狱之时,不加抵抗束手就擒。后皇甫罗发现其中蹊跷,只消将米饭偷偷倒掉,养精蓄锐,待她武功稍有恢复,再行美人计逃之夭夭。”

赵光义惋惜地叹道“唉!真没想到赵相当年竟敢违背皇兄的军令,劫走皇甫罗,还瞒天过海地将人留在身边那么久……臣弟推断,赵相当初之所以有所为,不外乎两个缘由一者,他心向旧朝,对唐国仍留有余念,想要借皇甫罗为梯,入仕大唐。二者,他对皇甫罗情根早种,是而不顾皇兄令旨,将人救走养在外头。抑或是两者兼有也未可知。”

而他知道,这两个缘由都是赵匡胤的逆鳞。他几乎可以断定,朝中的任何一人与此二者牵扯上关系,断没有全身而退的道理。便是皇兄最倚仗的同平章事赵普,也不会有例外。

“退下罢……”

赵光义像是没听清楚“皇……皇兄?”

“朕知道了,你退下罢。”

“臣弟告退。”赵光义敛了神,转身退下了。

掌事公公自殿后而出,躬身请意,赵匡胤沉沉地阖上眼皮,广袖一扫“宣。”

赵普被引进殿,从袖中掏出一本簿册,高捧在手、跪禀道“陛下,臣已查明朝中与晋王往来甚密的文臣武将名册,请皇上过目。”

公公将册子接过呈上,赵普又道“年节时辽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在外郊遭到埋伏一事,也是晋王手笔。”

“这些年,晋王一直在暗中结好各国。天赞皇帝耶律贤为人刚直、极重正统,不但严拒了晋王的示好,还将使臣赶出了宫廷,不留半分余地。耶律斜轸极受天赞皇帝器重,他此番代表辽帝私下前来和谈联盟,自是为了两国太平。倘若大宋与大辽盟约达成,陛下更是如虎添翼,大可挥军南下,一统江南。可如今南院大王生死未卜、和盟破裂,乱、则生变。”

“相国费心了,平身罢。”赵匡胤将名册合起覆于案上,按了按太阳穴,“相国可知,方才是何人站在相国如今的位子上?”

“曾听公公提起,是晋王爷。”

“不错。相国‘暗度陈仓’之计,为掩其耳目,朕命廷宜彻查滁州之事。方才,他正是前来复命的。”

赵普面色如旧“不知晋王爷如何说?”

“相国可是忘了甚么要事没有告诉朕?”

“微臣愚钝。”

“奉谷县,金泰客店。”

闻言,赵普施施然掀袍跪下,默不作声。

赵匡胤神情严峻,诘问道“是实情?”

赵普自知多辩无益,索性坦然认了“不错。”

赵匡胤瞳孔一缩,募地握紧扶手上的龙首,呵斥道“通敌、欺君……你既认下,总该知道这些是甚么罪名!”

“罪臣明白!私劫重犯乃是通敌,欺瞒不报乃是欺君。只怪罪臣当初鬼迷心窍,为美色所惑,犯下此等有辱家国之罪。更兼心存侥幸、蓄意隐瞒。如今方知天网恢恢,自甘俯首。一切过错皆是罪臣一人犯下,只求陛下念在罪臣这十余年来兢兢业业、薄功无过的份上,不要株连他人。”

“只怕不尽然罢。”赵匡胤怒气未平,“皇甫罗之女养在相府中六年,相府上下竟无人知晓她的身世?赵则平,你还嫌欺君之罪不实吗?”

“罪臣不敢!赵府上下皆因罪臣严令,全府禁谈此事,或有一二知情的老奴亦只得讳莫如深。此前,罪臣只告诉小女,其母名唤楚罗,正是她的授业师父。直到罪臣受到恐吓,知此事曝光之日不远矣,不得已才告诉小女她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