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辽东势族(2 / 3)

主,现在看来,当今陛下也一样不容小觑啊。

“还有”这时,汪文言又说话了,“你以为凭借这些年你在辽东打下的人脉就可以让你考中武举之后在辽东青云直上了吗?”

“你以为当今圣上设立军机司的目的是什么,实话告诉你,这将来可是会媲美内阁的存在,成为当今圣上执掌军事的一只铁臂。”

说着,汪文言挺了挺胸脯,说道。

“而汪某不才,正是军机司中的一员。”

汪文言的意思已经相当明显了,将来你若是想在军中有所抱负,靠辽东那些将官们是靠不上了,不如来投靠我吧,会更有前途。

商人本就重利,无论是眼前的还是将来的,只要让他们觉得有利可图,他们自会去做出选择。

吴襄本就是一个商人,相信他也逃不出这一点。

刚才对他是一番恐吓,现在则是利诱。因势利导,这才是纵横之道的核心所在。

果然,听到汪文言这样说,吴襄心里终于开始松动了。长年和各方势力打交道的经验告诉他,这或许是他的一个机会。

于是,不再迟疑,讨好的笑道。

“如此,将来还请汪大人多多提携啊。”

“好说,好说。”汪文言笑呵呵的应承了下来。

吴襄知道,现在是该自己表现诚意的时候了。

于是,用手指在茶杯中沾了些水,在桌上写下了一个字,‘祖’。

王文洋定睛看去,看清楚对方写的字后,并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等着下文。

吴襄也不敢卖关子,轻声说道。

“可拉拢。”

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说完后吴襄便不再言语了,静静的看着汪文言。

对于辽东祖家,汪文言自然是做过一番调查的,又怎么可能不熟悉。

其祖上从宣德年间便迁居于此,世代为将,尤其是传至祖承训这一代的时候,更是官至辽东副总兵,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将门之家啊。

比如说祖大寿,也就是祖承训的儿子,现如今就已经升至靖营的游击将军了,是祖家子弟中最出色的一个。

而且从以往种种表现来看,虽然祖家也在做着很多不法事,但是却心向朝廷的部分更多一点。

包括现如今的辽东经略熊廷弼也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也在刻意拉拢祖家,向朝廷上表称赞祖大寿,就是希望祖家能做一个表率,关键时刻要站在朝廷的这边。

汪文言点点头,问道。

“然后呢。”

看到汪文言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吴襄猜不透对方所想,只好乖乖的继续沾水在桌上又写下一字,‘孙’。

写完后,吴襄轻声说道“富商起家,唯利是图,不可信。”

孙家,起源于正统年间,当时辽东也是渐生兵祸,建奴开始日益壮大。

明朝廷不得已之下,只好号召辽东当地的富户们募兵,并规定,所幕员数量的多少,决定了授予官职的大小。

比如,幕到了百名,就授予你百户,募到千兵,就授予千户。而当时的孙家便是辽东一大富户,靠着募兵晋升官职,从而在军中占有一席之地。

现如今,这广宁城中的游击将军孙得功便是其家族中在军中的代表人物。

随着辽东百事通吴襄的讲解,汪文言对于辽东势族之间的势力有了更确切的了解。

辽东势族和中原的势族不同,他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官而军,非军而官’地主与军阀相结合。

在辽东若是想成为大族,有三条途径。

其一,便如李成梁的李家,祖大寿的祖家这样,世代镇守辽东,利用手中的职权,大肆兼并土地,剥削地方,成为巨富。

其二,便如孙得功的孙家一样,原本就是辽东的富户,因为朝廷募兵的政策而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