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九阴真经(2 / 2)

,这些个废物凭什么要享受比禁军高的多的待遇?在平时他们只是泥腿子、黑铁匠、甚至是贼配军。

高府“广开言路”的气氛基本已经形成,所以这群以往最喜欢保留、隐藏手艺技术的家伙间,形成了一种在高府内部的“技术论坛”。高方平甚至没有干涉,这些家伙之间自发的所谓“技术大比武”,各种技术争论,几乎是散天小展开,十天大展开。

由此一来不可避免的,高方平麾下的“大宋工程院”初级形成已经有了,这群曾经的劳改犯就是院士。

这区区百人的威力是强大无匹的,高俅也总算弄明白了这些家伙为毛能享受比禁军军官还高的待遇了。因为派一百个杨志去挥舞着鞭子监督军,或许建设进度会快一层。但这群匠人一但进驻工地,仅仅是各种建设过程中的建议,器械工具的小改良,就让整个建设进度快了一倍不止。

第二组勉强能用的轴承,在三十多个铁匠高手的修改讨论中,终于出现,就应用在了“简易起重机”上,以及运砖小推车上。

效果惊人,原本需要八人费力操作的小起重机,现在三人都比以前轻松,原本需要三人推的车,现在一个人就能上。所谓的效率提升不止一倍就是这样来的。三千厢军苦力,几乎能扛住以往一万人的活计。

这就叫生产力进步。

当然不是说轴承出来,高方平就发财,大宋就天下无敌了。

其实这只是刚刚开始,相反高方平在巨幅亏损。因为轴承还有太多的毛病,不完善,也无法批量的生产,那些都是高手凭借纯手工,想尽了各种办法,一刀一刀锉出来,一锤一锤打出来的。

实际情况下,目下这些轴承的成本,远高过再调两万厢军过来。

但是没办法,工业之路,技术之路,就是要烧钱。高方平蛮世界的拉仇恨抢劫,就是为了应对这些。国家政权的建立需要人命和鲜血,需要敢死队奉献。民族工业也一样,也要有这样一群技术敢死队去开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