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有没有想过,在对方还没有学习、验证和熟练另一套新的解决方案时,他该如何面对和解决他眼中的问题呢?
那为什么有时我们还是会选择改变呢?答案是因为痛苦。因为改变的底层逻辑叫做谁更痛苦,谁就改变。就是说我们改变并不是因为对方有关于对错道理和说教和指着,而是源于我们看不得对方因为我们的不改变而变得痛苦,因为看见对方的痛苦会使我们更加痛苦,这才是我们改变的根本原因。
但改变后的结果一定是好的吗?未必!因为改变分为成长型和被动型两种。被动型的改变,表面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实际上这种不情愿的改变会在人的心里形成一种消极的认知,他会认为自己的改变是源于爱对方做出的自我牺牲,说白了它就是一种委屈。这种委屈会被压抑到我们的潜意识,它像是一只匍匐在潜意识中时刻等待捕猎的野兽,会在未来每次有关于付出公平性的问题争吵中愤怒从出。而它要捕获的猎物就是对方的内疚感。用自我牺牲的方式引发对方的内疚与自责,进而引发对方的补偿性改变。但这样做的结果本质上其实和自残没什么区别,在伤害委屈自己的同时,其实未必能够达到改变对方的效果。因为没有人愿意活在内疚感中让自己直不起腰。即便是引发了对方补偿式的改变,这会让双方都掉进被动型改变的循环中,在未来的争吵中双方就会一直在付出多少的公平性上扯不清。到最后要么是回到从前那个是非对错的原点,要么就是回到关系的冷漠和疏远。因为与其扯不清那就干脆不要再扯下去了。另外一种改变是成长型,是通过双方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从而引发的认知改变。是两个人心自共同成长和提升的结果。
回头想想从小到大我们虽然接受了很多的教育,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单是小学语文都要学习六年,看了12本书,可在如何经营婚姻关系这件事儿上,我们又花过多少时间,看过几本书呢?所以在婚恋关系这门学科面前,我们其实都需要补课。少看一些给你瞎支招的情感语录,多去增加两性关系领域的基本知识,努力寻求成长型的改变。多花时间提升自己的情商,重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如果有成长,那就拉对方一把,这才是解决婚姻问题的最好方法。
亲爱的读者们,关于恋爱心理学和如何经营婚恋关系,我们一起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