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的不错。
带着大家的这个疑问,以及‘望东坪’这个名字。陈群讲起了一个这个寨子的人也就是木根爷爷他们家祖先迁徙的悲壮故事。同时,他了有关这个故事的历史记载。
这个故事发生在远古黄帝炎帝时期,这是很多历史书上都有记载的。虽然那次迁徙没有最后与现在木根爷爷他们家直接联系起来。可是,通过那次迁徙,后来的这支部落的一些行动,充分证明了木根爷爷他们家,可以和这次迁徙扯上‘关系’。
还有就是‘望东坪’这个名字,按理说,像木根爷爷他们家住的那种山上,根本就不可能取一个叫什么‘坪’的名字,而根据本地民族词语来说,也不可能取这样一个带有汉文字的名字。
陈群再一次说出了木根爷爷告诉他们的那个故事,即他们的祖先来自东西的‘海边边’,是在战败后朝着西方迁徙才出现了这个永远望着东方家园的‘望东坪’。
这个,还可以从现在这个民族的丧葬仪式时,死去的人永远要把头朝向东方的习俗可以得到证明。
当然,今天能够来到这里的都是专家,对于陈群说的,这些历史上有记载的东西他们是知道的。所以,虽然陈群的这些故事他同样没能相关的图片及文字内容。可是,专家们早就知道了这些历史。这也为他的‘申遗’竞争增加了不少分数。
陈述说完了有关芦笙制作的事,陈群又拿出了前一段时间银根爷爷帮着仰亚他们制作的三十六管芦笙,还有亚略在省图书馆里查到的关于三十六管芦笙制作的残缺的记载。陈群甚至把亚略给仰亚的那本笔记本都展示了出来。再加上,陈群、仰亚还有莫卯他们一起在人民公社宣传队,以及后来仰亚的民间芦笙队,再到县里的芦笙舞大赛,图片、视频等,陈群都了出来。
至于芦笙舞,在陈群他们县开展的历史有多长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陈群也没能说出更早的证据来。不过,他在仰亚、王波他们的照片和视频中,把那些关于起鼓场、芦笙场、祭鼓的仪式和这些仪式中的芦笙舞的存在都一一展示了出来。
因为起鼓、祭鼓、祈年等的民间活动,据专家考证,那就不仅仅是清朝、明朝了。文献记载,在本地,这些民间仪式活动的存在,差不多和这里的民族迁徙史都可以结合起来。
这就有更大的说服力证明,陈群他们所在的县,对于芦笙的制作和芦笙舞在本地的发源,都是说得通的。
等陈群把自已的申报材料全部说完,因为他已经是今天最后一个陈述了,所以,在得知陈群原来就是一个在芦笙及芦笙方面有专长的‘专业’人员后,大家又问起了更多关于芦笙的问题。
“陈群同志,这么说,你也是从原来的人民公社宣传队到后来的民间芦笙艺人再到现在芦笙舞的比赛,你应该是一个这几十年芦笙历史的见证者,你说说这么多年来,你对于我们本地芦笙发展的情况,你能再说说吗?”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这久,我还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开始吹芦笙的是本世纪的七八十年代。那时候,还是在集体经济时代,我们下到农村演出,那就真的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了。没有任何私心,演出好节目,能让台下的社员高兴,就是我们最大的乐趣;当然,那时,我们也得到上面的重视,比如上级领导的接见,代表国家出国演出等等。那个时候,可风光了。
“可是,后来,实行了农村联产承包,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广大群众,正在忙着解决自已的温饱问题,对于什么文艺演出的兴趣也就减少了不少,所以,我们也就被解散了。
宣传队解散以后,作为一个芦笙人,像我这样,还算是过得特别是好的,像和我一起当年在宣传队一起吹芦笙的仰亚、莫卯他们,还真的是过得非常艰难。有时,我都为他们还能够苦苦地坚持到现在而感到由衷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