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说服自己,说服他人(2 / 2)

吓得几个造反派头头呆若木鸡,愣在那里,不知所措。陈老总这里使用的就是以气夺人的说话方式。

从以上两位老革命家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只要手中有真理,气永远都壮。如果手中无真理而气壮如牛,那也不过是色厉内茬的纸老虎,不堪一击。

比如某水泥厂厂长老任,把违反厂纪的工人郭兴来开除了。郭兴来不服,拿着寒光闪闪的利斧,杀气腾腾地来找厂长算帐。他质问

“凭什么开除我?”

“凭你七个月不上班!”

“你开除了我,我的斧子可不是吃素的!”郭兴来恶狠狠地说,边说还边举起斧子晃了晃。

老任毫无惧色,面带威严,斩钉截铁地说

“你要干什么?告诉你,你的斧头我见过,你想用它吓倒我那想错了。要是怕,我就不当这个厂长!”

郭兴来被镇住了,“当”的一声,斧子砸在桌子上,转身灰溜溜地离去。

这个工人因为手中无真理,看上去气势汹汹,实质上不堪一击;老任因为真理在握,一身正气,于是理直气壮,制服了寻衅闹事之徒。

声张正义时需要以气夺人

林肯是个极有正义感的人,在他当律师的时候,有一天,一位老态龙钟的妇人来找林肯,哭诉自己被欺侮的事。这位妇人是美国独立战争时一位烈士的遗孀,每日仅靠抚恤金维持风烛残年。前不久,出纳员竟要她交付一笔手续费才准领钱,而这笔手续费等于抚恤金的近一半,这分明是勒索。素有修养的林肯听后怒不可遏。他安慰老妇人,答应帮她打这个没有凭据的官司。因为那个狡猾的出纳员是口头进行勒索的。法庭宣布开庭,在原告申诉之后,被告果然矢口否认。因无证据,形势对老妇人不利,这时林肯站起来,首先以真挚的感情述说独立战争前美国人民所受的深重苦难,述说爱国志士如何揭竿而起,怎样忍饥挨饿挣扎于冰天雪地,流尽最后一滴血。讲到这里,突然间他的情绪激动起来,言词有如夹枪带剑,锋芒直指那个企图勒索烈士遗孀的出纳员。他说现在事实已成陈迹。1776年的英雄,早已长眠地下,可是他们老而可怜的遗族,还在我们面前,要求代她申诉。不屑说,这位老妇人从前也是位美丽的少女,曾经有过幸福而愉快的家庭生活,不过她已牺牲了一切,变得贫穷无依,不得不享受着革命先烈争取来的自由的我们请求援助和保护,请问,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发言至此嘎然而止,听众的心早被感动有的捶胸顿足,扑过去要撕扯被告有的眼圈泛红,为老妇人流下同情之泪;还有当场解囊相助。在听众的一致要求下,法庭通过了保护先烈遗孀不受勒索的判决。

林肯正是抓住了老妇是先烈遗孀这一事物的关键,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尽情渲染了人们对遗孀的同情心理,取得了辩论的成功。

从林肯这则胜辩事例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在据理力争某件事时,在语气上,应讲究语势的连贯和动人的力量,选用的词语要褒贬色彩鲜明,较多地运用语气词表示各种复杂的感情,比较注意口语修辞,经常运用排比、对偶、反问、设问等句式增强语势,来表示肯定、否定、说服、证明、反驳等意思,有时还应选用一些呼语、应答语,加强对话之间的衔接,有利于渲染气氛。

人活一口气,佛烧一炷香。只要有正气,再聚理成势,以势助气,气则旺,胆则壮。有气有胆,说话才仗义,腰板才硬实,形象才高大,风格才完美。

所以,一个人以一种什么样的形象立足于社会,确实与他的说话形象和说话风格――即举止形象和谈吐风格是分不开的。